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对界面张力的影响
> 产低温β-甘露聚糖酶的菌株O5提升低温油藏压裂液的破胶性能——结果与讨论、结论
> Delta-8食用餐食后人体内十二指肠液的组成及性质——摘要、介绍、材料和方法
> 柴油机尾气颗粒物采样滤纸称重设计,有效缩短微量天平的稳定时间
> 槐糖脂的属性:脂肪酸底物和混合比例的影响——结果与讨论
> 如何提高钕铁硼磁体表面硅钛系纳米涂层表面张力
> 10种常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、泡沫的产生和测试(一)
> 裂缝性水封气藏解封过程中润湿反转剂浓度、气水界面张力变化(四)
> 发泡材料配方对表面张力的影响
> 干湿循环试验:不同表面张力下土壤裂隙的发展演化机理(二)
推荐新闻Info
-
>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(三)
>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(二)
> 影响狭缝间氢键流体气液平衡界面张力的因素有哪些(一)
> GA、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、界面张力变化(四)
> GA、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、界面张力变化(三)
> GA、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、界面张力变化(二)
> GA、WPI和T80复合乳液体系的脂肪消化动力学曲线、界面张力变化(一)
> 表面张力实验、接触角实验分析抑尘试剂对煤的润湿结果
> Kibron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研究烧结矿聚结行为
> 基于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测试评估商用UV油墨对不同承印纸张的表面浸润性差异(三)
混合型生物洗油菌发酵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值测定(三)
来源: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浏览 524 次 发布时间:2025-01-03
实施例2
表面张力测试:采用白金板测定菌株发酵上清液的表面张力。
将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)ZZ-11、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、混合菌剂(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)ZZ-1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按1:1数量比混合)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,在28~30℃条件下振荡培养发酵,直至发酵液中菌落浓度达到108~109
cfu/mL。
分别取上述各组30 mL发酵菌液,10000×g室温离心10 min,取各组发酵上清液,利用荔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最新测定各组发酵液的表面张力,测定3次,取平均值,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。
表面张力是洗油剂对原油洗脱能力的重要指标,数值越低、洗脱能力越强。测试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)ZZ-1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发酵上清液均能降低表面张力,混合菌剂发酵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值更低。
实施例3
界面张力测试:在45℃下,采用TX500C界面张力仪测定菌株发酵上清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。
将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)ZZ-11、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、混合菌剂(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)ZZ-1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按1:1数量比混合)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,在28~30℃条件下振荡培养发酵,直至发酵液中菌落浓度达到108~109cfu/mL。
分别取上述各组30 mL发酵菌液,10000×g室温离心10 min,取各组发酵上清液,在45℃下,用TX500C界面张力仪进行测定,另取同体积的LB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组。当连续3次读数之差在10-3m N/m之内时,即可认为测定的体系已经达到平衡状态,记录最终的界面张力,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。
从表2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与空白相比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)ZZ-11、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的界面活性好,油水界面低至1.92 mN/m和1.90mN/m,为低界面张力水平。混合菌剂的界面活性更为突出,低至0.68mN/m。
实施例4
洗油实验:
将原油与石英砂按照质量比为1∶5搅拌均匀制备油砂,放入60℃烘箱中老化24 h,取出密封备用。
将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)ZZ-11、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、混合菌剂(2组,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
)ZZ-1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按1:1和3:2数量比混合)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,在28~30℃条件下振荡培养发酵,直至发酵液中菌落浓度达到108~109cfu/mL。
分别将上述各组30 mL发酵液倒入不同的离心管中,另取同体积30 mLLB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组;然后各离心管分别放入上述经过老化的15g的油砂(初始油砂含油量为2.5g),密封,均匀震荡5次后,放入60℃烘箱静置,24 h后取出。倾倒尽上层液体后,用20~25℃蒸馏水反复冲洗至水相无色,并收集合并冲洗液。
再将油砂烘干进行称量(离心管+油砂),质量为m1,离心管的质量为m0。
洗油效率η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:
η=(15-(m1-m0))/2.5
各组洗油效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,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)ZZ-11和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发酵液均具有优秀的洗油效率,本发明混合菌剂的洗油效率更为优异,分别达到84.39%和93.32。
综合实施例1~4的测试结果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(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)ZZ-11、胶冻样芽孢杆菌(Bacillus mucilaginosus)ZZ-8均可作为生物洗油菌;本发明混合菌剂能将油从油砂表面分离开来,洗油后油砂洁净、松散,有防止原油再粘附的作用,具有十分优异的洗油效果。